我公司針對目前食品行業及質量監測單位檢驗臘樣芽孢桿菌的需求及情況,對臘樣芽孢桿菌檢驗相應的培養基進行了改進,使得臘樣芽孢桿菌檢出率較之前有很大的改進。擴充并完善了相關的微生物檢測試劑,使得技術操作人員能更準確、快捷的檢測出目標菌。
現我公司,依據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檢測,推出成套的乳酸菌檢驗解決方案,為生產企業及檢驗單位提供方便。
圖1: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平板計數流程圖
圖2: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MPN計數流程圖
表1:實驗操作所用培養基及生化試劑
功能階段 |
實驗 |
產品序號 |
產品名稱 |
規格 |
類別 |
樣品稀釋 |
1 |
CP0511A |
磷酸鹽緩沖液(PBS) |
225mL×6瓶 |
盒(瓶裝) |
CP0640 |
磷酸鹽緩沖液(PBS) |
225mL×10袋 |
盒(袋裝) | ||
022117 |
磷酸鹽緩沖液(PBS) |
250g |
瓶(干粉) | ||
CP0630 |
生理鹽水 |
225mL×10袋 |
盒(袋裝) | ||
平板分離 |
2 |
028380 |
甘露醇卵黃多粘菌素瓊脂基礎(MYP) |
250g |
瓶(干粉) |
SR0170 |
多粘菌素B(MYP及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 B肉湯配套試劑)1支添加于100 mL培養基中 |
10000 IU/支×10支 |
盒(西林瓶) | ||
028381 |
甘露醇卵黃多粘菌素瓊脂平板(MYP) |
90mm×20 |
盒(平板) | ||
MPN法計數 |
3 |
024051 |
胰蛋白胨大豆肉湯培養基 |
250g |
瓶(干粉) |
SR0170 |
多粘菌素B(MYP及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 B肉湯配套試劑)1支添加于100 mL培養基中 |
10000 IU/支×10支 |
盒(西林瓶) | ||
轉接與保存 |
4 |
024089 |
營養瓊脂平板 |
90mm×20 |
盒(平板) |
022020 |
營養瓊脂(普通肉湯瓊脂培養基) |
250g |
瓶(干粉) | ||
CP0150 |
營養瓊脂(斜面) |
10 ml×20支 |
盒(管裝) | ||
生理生化 |
5 |
075010 |
葡萄糖 |
20支 |
盒(西林瓶) |
6 |
075320 |
硝酸鹽(還原) |
20支 |
盒(西林瓶) | |
029070 |
硝酸鹽還原試劑 (甲液:甲萘胺液,乙液:對氨基苯磺酸) |
10mL×2支 |
盒 | ||
7 |
028370 |
酪蛋白瓊脂 |
250g |
瓶(干粉) | |
8 |
071803 |
溶菌酶測試肉湯 |
20支 |
盒(西林瓶) | |
071804 |
溶菌酶質控肉湯 |
20支 |
盒(西林瓶) | ||
9 |
029010 |
革蘭氏染色液 |
10ml×4瓶 |
盒 | |
10 |
024060 |
血瓊脂基礎 |
250g |
瓶(干粉) | |
024070 |
血平板(成品培養基) |
90mm×20 |
盒(平板) | ||
11 |
026050 |
半固體瓊脂 |
250g |
瓶(干粉) | |
075350A |
半固體瓊脂 |
10 ml×20支 |
盒(管裝) | ||
075350 |
半固體瓊脂 |
20支 |
盒(西林瓶) | ||
12 |
029063 |
蛋白質毒素結晶體染色液 |
10ml×1瓶 |
盒 | |
13 |
MID-66 |
MID芽孢桿菌生化鑒定系統 |
20次/盒 |
盒 |
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檢測 操作步驟
第一法 蠟樣芽胞桿菌平板計數法
1 蠟樣芽胞桿菌檢測
1.1 樣品的稀釋
1.1.1 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稱取25 g樣品置于盛有225 mL磷酸鹽緩沖液或0.85 %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杯中,以8000 r/min~10000 r/min的轉速勻質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釋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排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樣品勻液。
1.1.2 液體樣品:以無菌吸管吸取25 mL樣品置于盛有225 mL磷酸緩沖液或0.85%生理鹽水的無菌稀釋瓶(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無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勻,制成1:10樣品勻液。
1.1.3 用1 mL的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樣品勻液1 mL,加到盛有9 mL磷酸緩沖液或0.85 %生理鹽水的試管中,充分混勻,制成1:100的樣品勻液。
1.1.4 按1.1.3操作程序,制備10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直至適宜稀釋倍數。
1.2 樣品的接種
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倍遞增稀釋時,每個稀釋度分別吸取0.1mL樣品勻液加入MYP平板瓊脂平板,然后用無菌L棒均勻涂布于整個平板,注意不要觸及平板邊緣,每個稀釋度接種兩個MYP瓊脂平板。
1.3 培養
1.3.1 在通常情況下,涂布之后將平皿靜置10 min~30 min,待樣品勻液吸收后翻轉平板,30℃±1℃培養24 h。如果培養物的菌落特征不顯著,則繼續培養至48 h。
1.3.2 蠟樣芽胞桿菌在MYP瓊脂平板上生長的典型菌落為直徑2 mm~5 mm,菌落表面粗糙,在深紅色背景下呈現粉紅色或微粉紅色,環繞產生5 mm寬的卵磷脂酶沉淀環。沒有根狀生長的特性(蕈狀芽孢桿菌形成根狀生長的特征)。
1.4 菌落計數
選取菌落數在15 CFU~150 CFU的典型或可疑蠟樣芽胞桿菌菌落的平板,進行計數。
注:如果有很多發酵甘露醇的細菌,會影響到典型菌落,使之減少或消失。少量的蠟樣芽胞桿菌無卵磷脂酶沉淀環,這些菌同樣需要證實實驗。
1.5 營養瓊脂斜面或平板培養基
從每個平板上挑取5個典型菌落,如無典型菌落,則挑取可疑菌落。用接種針接觸菌落中心部位,分別接種于營養瓊脂斜面或平板,30℃±1 ℃培養24 h,取培養物進行革蘭氏染色和證實實驗。
1.6 證實實驗
1.6.1 葡萄糖發酵實驗:將培養物接種到酚紅葡萄糖肉湯中,置于厭氧培養箱中36 ℃±1 ℃培養24 h,振搖后肉湯由紅變黃,表明在厭氧條件下蠟樣芽胞桿菌分解葡萄糖產酸。
1.6.2 硝酸鹽還原實驗:將培養物接種到硝酸鹽肉湯中,36 ℃±1 ℃培養24 h,加0.25 mL亞硝酸鹽試劑A和0.25 mL亞硝酸鹽試劑B,在10 min內變為紅色為陽性反應。
1.6.3 改良V-P實驗:將培養物接種到改良V-P培養基中,36 ℃±1 ℃培養24 h,取1 mL培養物置于滅菌空管中加入0,2 mL40 %KOH溶液和0.6 mL5%α-萘酚乙醇溶液和少量結晶肌酸。靜置1 h出現伊紅粉紅色為陽性。
1.6.4 L-酪氨酸分解實驗:將培養物接種到L-酪氨酸瓊脂培養基上,36 ℃±1 ℃培養48 h在靠近菌落生長的地方培養基為透明的,則表明酪氨酸被分解,陰性則繼續培養至72 h,結果仍為陰性的棄去。
1.6.5 溶菌酶試驗:將培養物接種到0.001%溶菌酶營養肉湯中,另取培養物接種到普通營養肉湯中作為對照,36 ℃±1 ℃培養24 h,蠟樣芽胞桿菌在本培養基中能生長,為陽性反應。如出現陰性反應繼續培養 24 h,結果仍為陰性棄去。
1.6.6 符合MYP瓊脂上的典型菌落形態,鏡檢為革蘭氏染色陽性大桿菌,呈鏈狀,芽胞呈橢圓形位于菌體中央或偏端,并且在厭氧條件下發酵葡萄糖產酸,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改良V-P試驗陽性,分解L-酪氨酸,能在0.001%溶菌酶中生長的進行如下實驗:
1.6.7 蠟樣芽胞桿菌與類似菌的鑒別試驗:
動力實驗:用接種針挑取培養物穿刺接種于動力培養基中,30 ℃±1 ℃培養24 h。有動力的蠟樣芽胞桿菌應沿穿刺線呈擴散生產,而蕈狀芽孢桿菌常呈“絨毛狀”生長。
溶血試驗:將疑似菌點種在綿羊血瓊脂表面,30 ℃±1 ℃培養24 h。蠟樣芽胞桿菌會觀察到強烈的β-溶血反應。蘇云金芽胞桿菌和蕈狀芽胞桿菌呈現弱溶血現象,而炭疽芽孢桿菌通常為不溶血。
蛋白毒素結晶試驗:取經30 ℃±1 ℃培養24 h并于室溫放置2 d~3 d的營養瓊脂培養物少許于載玻片上,用滅菌蒸餾水做顯微涂片。待干燥后將涂片慢慢通過火焰,短暫加熱固定。待冷卻后,用甲醇蓋滿涂片,30 s后棄去甲醇,通過火焰使其充分干燥,再將涂片蓋滿0.5 %堿性復紅水溶液或石碳酸復紅ZN染色液。用微火輕輕從底部加熱玻片至產生蒸汽為止。過1 min~2 min,再重復這個步驟。靜置30 s,棄去染液。用蒸餾水充分沖洗玻片,待其自然干燥。在顯微鏡油鏡下觀察是否有游離的芽孢和毒素晶體。如果未見游離芽孢,可將培養物在室溫下多放置幾天后進行試驗。蘇云金芽胞桿菌產生四角晶形(菱形)的暗色蛋白毒素晶體,蠟樣芽胞桿菌不產生毒素晶體。
1.6.8 符合蠟樣芽胞菌群特征的,呈強烈溶血,有活潑的動力,不產生蛋白毒素結晶的培養物,可確定為蠟樣芽胞桿菌。
1.7 可替代的生化實驗
如選擇API 50 CHB生化鑒定試劑盒或VITEK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可按照1.5從營養瓊脂斜面或平板上挑取培養物,用生理鹽水制備成濁度適當(根據儀器要求)的菌懸液,使用API 50 CHB生化鑒定試劑盒或VITEK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進行鑒定。
2 結果計算
2.1 平板上的有效菌落數的計算見式(1)
式中:
a——平板上的有效菌落數;
b——根據證實實驗確定為蠟樣芽胞桿菌的菌落數;
A——進行證實實驗的菌落數;
C——平板上的菌落數。
同一稀釋度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計算公式見(2)
···············(2)
式中:
——同一稀釋度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
——同一稀釋度有效菌落數的和。
若有兩個連續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時,按(3)計算:
················(3)
N——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
——連續兩個稀釋度的有效菌落數的平均數之和;
V——加樣量(0.1 mL或1 mL);
d——連續兩個稀釋度中較低的稀釋度。
例:將檢樣10-5、10-6連續兩個梯度稀釋液0.1 mL涂布于MYP瓊脂平板上,生成的疑似蠟樣芽胞桿菌菌落數分別為137、148和21、17個,各取5個進行鑒定,證實為蠟樣芽胞桿菌的分別為3、4和4、4個,則每一稀釋度的有效菌落數的平均數分別為100、15 CFU。則1 g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為:
2.2 若同一稀釋度屁股辦上只有一個平板菌落在適宜范圍之內,則計算此平板的有效菌落數,然后與其相鄰稀釋度的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求和,再通過式(3)計算求值,即為每克(或毫升)中蠟樣芽胞桿菌。
2.3 若只有一個稀釋度平板上的菌落數在適宜范圍內,計算此稀釋度的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再除以加樣量,即為每克(或毫升)中蠟樣芽胞桿菌數。
2.4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上菌落數均大于150 CFU,則對稀釋度最高的平板進行計數,計算此稀釋度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再除以加樣量,即為每克(或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
2.5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小于15 CFU,則對稀釋度最低的平板進行計數,計算此稀釋度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再除以加樣量,即為每克(或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
2.6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不在15 CFU~150 CFU之間,其中一部分小于15 CFU而另一部分大于150 CFU時,則最接近15 CFU或150 CFU的平板進行計數,計算此稀釋度有效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再除以加樣量,即為每克(或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
3 蠟樣芽胞桿菌平板計數的報告
根據MYP瓊脂平板上蠟樣芽胞桿菌的典型菌落數,按2中公式計算,報告每克(或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以CFU/g(或CFU/mL)表示;如果最低稀釋倍數的兩個培養皿均沒有菌生長則結果可表述為每克(或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小于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如果是液態樣品的原液,則結果可以表述為每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數小于1)。
第二法 蠟樣芽胞桿菌MPN計數
3檢驗程序
3.1 蠟樣芽胞桿菌MPN計數法檢驗程序見圖2
3.2 MPN計數法試用于蠟樣芽胞桿菌數≤103/g的情況
4 操作步驟
4.1樣品的稀釋
樣品的稀釋按1.1進行.
4.2樣品的接種和培養
每個樣品選擇三個適宜的連續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選擇原液),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已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湯(TSPB),每管接種1 Ml.(如果接種量超過1 mL,則用雙料 TSPB,每管接種10 mL),30 ℃培養48 h。
4.3 分離
從出現渾濁的試管取培養物劃線接種到MYP瓊脂上,30 ℃±1 ℃培養24 h。如果培養物特征不顯著,可延長培養24 h。蠟樣芽胞桿菌在MYP 瓊脂平板上典型的菌落為表面粗糙,在深紅色背景下呈現粉紅色或微粉紅色,環繞產生5 mm寬的卵磷脂酶沉淀環,沒有根狀生長的特性。
4.4 營養瓊脂斜面或平板培養
從每個MYP瓊脂平板上挑取5個典型菌落,如無典型菌落則挑取可疑菌落。用接種針接觸 菌落中心部位,分別接種于營養瓊脂斜面或平板,30 ℃±1 ℃培養24 h,取培養物進行革蘭氏染色和證實實驗。
4.5證實實驗
證實實驗按1.6、1.7進行。
5 蠟樣芽胞桿菌MPN計數結果報告
根據證實實驗確定為蠟樣芽胞桿菌的管數,只要有1個菌落鑒定為蠟樣芽胞桿菌,其所代表的TSPB管即為蠟樣芽胞桿菌陽性。依據TSPB陽性管數查MPN表(見行標附錄B),報告每克(或毫升)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MPN值。
相關標準下載地址:
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