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色先锋,情瑟视频在线免费观看,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久久久久亚洲AV六月丁香

English

關于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資源調查暨未/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技術研討會(2019)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9-11-21    瀏覽次數:28368

培訓時間:

2019年12月11-14日

開班省市:

廣東省?廣州市

開辦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浙江大廈

培訓時長:

3天

培訓費用:

1200元/人

主辦單位:

中國微生物學會廣東省科學院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培訓內容:

微生物資源與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息息相關,深度發掘、共享和利用微生物資源對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技術創新等具有重要意義。但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微生物物種尚未被發現或清楚認知,探索這些新物種仍是一個巨大挑戰。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的誕生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促使了微生物學爆發性地研究,多組學技術正成為研究復雜微生物群落的強力工具,但是那些未/難培養的微生物本身仍是未知。在組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針對微生物純培養的研究仍具有組學技術不可替代的優勢,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仍是微生物學領域公認的首要科學任務。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微生物資源多樣性最豐富和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區域之一。為進一步加強港澳與內地微生物資源領域的學術交流,促進微生物資源對大灣區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綠色發展、人口健康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強化區域資源特色,更好地服務于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的功能定位,擬于2019年12月11 -14日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資源調查暨未/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技術研討會(2019)。本次會議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廣東省科學院和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主辦,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學、深圳大學等承辦。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會議主題

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資源調查行動與方案

未/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的技術與方法

會議內容

特邀專家學術報告

專題研討與交流

會議時間及地點

會議時間:2019年12月11-14日(11日全天報到,14日離會)

會議地點:廣東省廣州市浙江大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先烈中路85號,前臺電話:020-87772998)

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

中國微生物學會廣東省科學院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二)承辦單位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山大學

深圳大學

(三)協辦單位

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

西藏農牧學院

(四)支持單位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五)大會共同主席

吳清平院士

鄧子新院士

朱紅惠研究員

其它事項

(一)本次會議代表注冊費1200元/人,提供會議相關資料。

(二)食宿由大會統一安排,費用自理。浙江大廈會議房399元/晚(含早)。

(三)歡迎有關企業提供贊助,宣傳微生物資源領域相關產品和技術。

附件

研討會特邀專家報告名錄

1. 鄧子新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題目待定

2. 吳清平院士,廣東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微生物種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題目待定

3. 分離培養依然是硬道理

黃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杰青,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4. 測序很強大,為何還要拓展微生物培養?

楊瑞馥研究員,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國家杰青,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5. 微生物培養:功能解析和利用的前提

東秀珠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杰青,中國微生物學會秘書長

6. 原核生物分離培養現狀與未來展望

李文均教授,中山大學,珠江人才,國際原核微生物系統學委員會國際執委

7. 組學時代古菌培養策略思考

王風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杰青

8. 發展單細胞裝備,服務生物資源挖掘

徐健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國家杰青

9. 液滴微流控技術在微生物分析篩選中的應用

杜文斌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優青

10. 微生物拉曼識別與可視化單細胞精準分選技術

李備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11. 深海微生物極端微生物培養方法探討

邵宗澤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12. 深海微生物樣品保藏、分析和分離培養

肖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

13. 海洋細菌VBNC狀態及其復蘇:對培養未培養微生物的啟示

張曉華教授,中國海洋大學

14. 厭氧微生物分離培養:我的一點思考

承磊研究員,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

15. 原位培養技術在海洋微生物資源挖掘中的應

何山教授,寧波大學,錢江人才

16. 富集培養技術在海洋細菌資源挖掘中的應用

杜宗軍教授,山東大學

17. 湖泊微生物的分析及其富集分離

李越中教授,山東大學,國家杰青

18. 紅樹林濕地古菌微生物調查及分離培養

李猛教授,深圳大學,國家優青

19. 種子內生核心微生物資源的界定及其分離與培養

張曉霞研究員,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微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重點實驗室

20. 沙漠環境特色難培養微生物資源分離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張玉琴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藥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21. 極地微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及其發掘培養

彭方教授,武漢大學,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

22. 傳統發酵食品微生物菌種資源的分離、培養與鑒定

姚粟教授,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23. 海洋與內陸鹽環境嗜鹽古菌可培養研究

崔恒林教授,江蘇大學

24. 林木病原菌及其伴生菌資源多樣性與分離培養

李永研究員,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中國林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25. 難培養放線菌類群紅色桿菌和酸微菌的分離與培養

田新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6. 海洋致病性弧菌的分離培養與分子流行病學

王多春研究員,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國家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心

27. 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資源調查工作的思考與設想

朱紅惠研究員,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廣東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點擊下載報名回執: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資源調查暨未/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技術研討會(2019)會議回執

聯系方式:

王東東(18665637051)

鄧名榮(13760724481)

馮廣達(13760649653)  

由于場地有限,本次會議擬限定200人規模,額滿為止。請有意參會的人員于11月30日前,將會議回執反饋至組委會郵箱:dengmr@gdim.cn(鄧名榮)。

在線報名
* 姓名:
* 性別:
* 工作單位:
部門職位:
地址:
* 詳細地址:
* 手機:
電話:
* 預約人數:
* 郵箱:
是否住宿:
住宿時間:

備注:
* 驗證碼:
請刷新重試